[工作日誌] #2 談談撰寫文件
結論
文件能不能解決問題?
某些目的和用途上能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,在我全程主持的幾個專案,努力要求了,了解了某些事情,最終釋懷了些一直堅持的想法。
放下別人的要求,繼續堅持認為該做的事務。
以文件為主軸,在部門的環境內這個方法行不通,因為我們頭痛的問題與面臨的狀況,文件並沒有太有效與即時的助益。
文件在開發上的好
開發的過程中,文件可以很有邏輯條列規格,多人開發、前後端溝通上大幅地減少溝通落差,這點非常有幫助。
在文件幾乎齊備的情況下,就不太會發生以下情形
1. 多人開發上互相介接,介接上有嚴重錯誤或誤會。 2. 進乎成品後才發現團隊有功能漏做,以為有人會實現缺少的部分。 3. 需求不明確,送測或上線後才發現。 4. 上線後發現系統不穩定,因為未在設計階段做考量,後續難以補救。
文件不能有效地解決,目前往往遇到的瓶頸問題,不過帶來的好處某方面來說,依舊難以取代。
我認為文件是製作好專案一個必要的環節,所以都會做文件,也一直嘗試做出每個專案最適合的文件。
一直以來也不斷鍛鍊自己撰寫文件,畫各種說明圖的技巧,這部分在有限的成本與考量上能做的已經趨於極致。
需求文件,SA,SE,SD,DB規格,API規格,Redis規格,專案注意事項,有限的壓力測試說明與報告,流程圖,架構圖,河道圖,有序圖,FSM,看專案用什麼表達可以最清楚關鍵重點,持續以來的自我要求,好像達到某種程度或者說是自己的極限,以2/8法則來說,要再更精進,需要再花費80%的精力才有20%進步,何必呢?文件只是一種工具。
一路走來
目前本分是工程師,做著工程師的工作,理所當然對於寫文件也難相比設計程式上的幹勁,只不過是必須的部分,對此報以敬業的態度一直在努力。
自己好像太過一廂情願的往前跑,情境好比抵達里程碑後停下腳步環顧四周,才驚覺沒人跟上(不知道是不想跟我著我的方向走,還是跟不上),除了自己的腳印只有荒煙漫草,不見他人人影。
不是我在的專案,文件不文件的,撰寫文件的推廣上,逐漸感到意興闌珊。
他們需要的不是文件。
也許大部分人很難理解文件內容描述背後的意義。
很多人未俱備契約精神,定好的規格,沒那麼嚴格考慮或遵守。
過往經驗,重視文件的起點
不知不覺,回過神來,我也沒想到現在的自己對於文件的理解上,在部門內已經與很多人不同。
當初前公司的老大教畫圖,持續的教學相長,講解為什麼接金流該畫什麼圖,什麼是系統狀態流程規劃,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確認好哪些部分是1對1,1對多,還是多對多.......
當下懵懵懂懂地強行記下了,但理解有限。
看到前老大接過別家的系統,就憑著DB規格文件,就可以兜出系統大概怎麼跑,分析給我示範那瞬間,大概觸動了心裡某一塊靈魂。
以前有類似的經驗,建築系的教授,在我面前看著一張牆壁的照片,就可以跟助教講解結構與材質甚至某些情況也可以推測得知(當時在幫他們做網站)。
拍照片的人知道要拍什麼,看照片的人知道要看什麼,專業對專業,外行人一點都不明白。
這大概就是我的動力
大抵上設定以下這幾個面向,我一直想盡辦法努力著,做出最適合的文件。
1. 為什麼要做這個文件 2. 想讓別人了解什麼 3. 為什麼要這樣畫,為什麼要這樣寫 4. 怎麼形容或表達每一塊的關係
每次告訴自己,人家不看你的文件是不是做得不夠好,是不是有更好的敘述方式,能夠更簡潔的表示專案的核心內容。
然而堅持這種想法以來,結果除了好像有鍛鍊到自己某種技能,對環境起不到什麼浪花。
我自己改變了,然後環境呢?別人呢?
也許有人不認可我的作法,也許有人心理覺得我寫出來的文件其實跟屎一樣,我覺得沒關係。
人都無法強迫別人的喜好和認可,但我覺得方向對就......堅持吧!
觀察、思考、分析
自從有意識的推團隊用文件的方式為開發的工具,到覺得此法不可行,前後大約兩年,兩年過去了沒用就是沒用,若不果斷放棄,難道還認為有天突然大家都明白什麼了嗎?
到這一步,我能做的是思考這段期間以來的困境,試圖尋找或設想其他方法克服推文件的困難點,改變團隊駐足不前的現狀。
用自己的角度分析了難以實現的原因。
1. 我的角色好像在賣產品,我賣得不夠好,講得不夠誘人,拜託以現實實務方面,若不自己覺得有需求,怎麼會有興趣聽你講得口飛橫沫,所以賣得很失敗。
也是我從來不把撰寫文件當產品來跟大家推銷,直覺來說,一直比較像是技術或經驗分享,不會搞得好像在直銷一樣,營造現在不買錯過可惜,努力撰作文件的話專案就會很厲害,
考試都考一百分,也許有機會,我應該舉很多因為寫文件,而成功的案例?
明顯寫文件是無聊的,要付出成本的,互相看彼此的文件可能是有誤解的,甚至有批評的,沒了解好處之前,成本就擺在眼前。
2. 我觀察部門裡,很少人在開發新專案,會檢討前面的專案的設計缺陷做為經驗,改善下個專案,新工作來好像只是換實做不同的業務在碰運氣。
換句話說,基本上根本沒人會去翻之前專案的設計文件,其它人有沒有設計文件我還很懷疑,除了API文件好像比較被廣泛接受,其他的ㄧ點都不重視。
3. 可能非客觀地嚴重懷疑,蠻多人根本就看不懂作圖要表達的重點,為什麼是畫河道圖?叫你看哪有不同角色,到他那邊該做什麼處理。
為什麼是畫有序圖?作業上的順序是這個系統的重點,你要考量哪邊斷了要怎麼處理。
為什麼畫FSM?這個專案的狀態演化和轉換複雜,幫助你知道你身處在哪個狀態,是怎麼來著,又會怎麼演變。
我受不了一堆人看圖講出的話非常外行,我畫這些除了自己確認派得上用場以外,到底要幹嘛?
4. 大家都很忙,沒時間看文件。假設文件真的很完整很詳細,有些專案實在很難你只花個10分鐘~半小時就能看懂在做什麼,要考量什麼,大家有心理準備付出十足的精神用一段時間試圖理解文件內容嗎?
一分兩份到十份我自己就不願意,我的大部分工做在開發,而不是精讀可能ㄧ年內都用不上的文件,尤其當中有牽扯到複雜的設定和計算的時候,理解需求就夠吃一壺了吧,要思考吸收消化的速度和程度真的是見仁見智。
想想大學課本一個lesson看了半小時,就能考試作答了嗎?用經濟學的角度解釋,明擺的大成本要你先付出,卻不一定後續有收益,所以事情很好解釋吧。
5. 功能一直出,開發人員怎麼可能熟悉每個文件和專案內容,大大小小在線上的功能,20 30個跑不掉吧,更多是我不知道的,即使每個人開發都有寫文件,平常不怎麼碰過,難道文件內容和功能說明要背下來嗎?即使背了能撐多久?半年?一年?
就我開發的專案來說,半年前在會議桌上配合文件說明跟大家講的注意事項,看各位基本上現在都忘了,這是不可行的,過去別人的專案講解,到現在我也幾乎忘一乾二淨。
6. 文件在開發完成後,到底能做什麼用途,除了以下幾點我不認為有什麼動機讓人會特別回顧文件,以這些目的我會去翻文件,其他人的想法就不知道了。
1. 思考架構設計作檢討。
2. 核對規格,不論是需求,環境,程式變數,程式規格,都很好用。
3. review複雜不直覺的需求。
7. 部門的問題,有部分是想藉由文件的方式,在收到緊急的狀況處理,程式或資料嚴重錯誤,有個參考或問題排除依據。
緊急狀況?資料出錯?靠文件知道要怎麼排除或處理?由於部門一直以來都是這個方式作業,我也沒想太多的ㄧ直跟著這樣做到今年初。
很不對勁吧,上線很久的東西會突然有問題?那為什麼之前沒問題?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,來來去去我整理出了5個種類。
1. 最輕微:程式設計未考量周全,或需求的業務邏即有互相牴觸,顯示方面或功能有個體會在某個特定狀況出現瑕疵‧
2. 可能中等或嚴重:系統遇到了極端狀況,超乎當初設計與評估。
3. 非常嚴重:資料來源拿不到,中間不通,我們的服務處理又要求處理必定成功。
4. 嚴重到引起連鎖效應:錯誤的資料提供,一層pass一層,像病毒一樣,發作時幾乎已經攻佔大半江山,如瘟疫散佈了某個範圍。
5. 非常嚴重:設備問題,一開始系統就全掛了,或者入口掛了還好辦。若引發第3或第4點類型的狀況,要求必定成功的請求,中間卻因設備連線或出狀況失敗,提供資料或要求資料時有時無,造成不齊全的資料引起的資料錯誤,根本災難製造源。
第一點,問題沒話說,就該死有bug,思慮有缺又剛好測試案例沒測到,應該補測試與測試報告,設計上為什麼被忽略檢討作為經驗,這部分的傳承,我一直覺得若能寫成文件分享ㄧ定很棒。
第二點,維運人員的確很難第一時間判斷出問題原因,即便開發者也很困難。文件可以某種程度上的幫助大家確認程式設計架構,分析極端狀況的發生起源或範圍。
但這種案例往往更考驗個人經驗,首先要找出遇到「什麼極端」是最困難的事情,知道狀況了,後續處理就不在話下。
第三點,找error log 應該最快?不干文件事情。
第四點,除了有花費功夫事先準備好的測試物件和預期結果,還有準備到每階段的驗證,不然只有問題發生了想辦法人工驗證,除此之外沒其他辦法,也不干文件事情。。
第五點,叫管設備的出來面對,文件能做什麼?
8. [問題集的理想鄉],想來想去,我覺得最適合這樣形容。什麼叫問題集?我的理解釋有著目錄或者索引可以快速提供查詢。
這件事我覺得非常莫名其妙,送測後,上線後,還有問題,你才會想列到上面吧,你不會把送測時發現的問題,已經修正了,還列到這裡來,測試報告才是它的歸處。
如果是發生過的問題,為什麼之後還有可能發生,那麼修正的人,與測試的人到底在幹嘛,要嘛後來的問題是新問題,只是表像一樣而已,錯誤原因不同,要嘛就是修正的人對當出問題發生原因理解不夠徹底,所以沒修好。
所以正常來講,發生過的問題不該也不會再發生,想列這個問題在文件,用處是我覺得是上面7-1點的部分,而非提供發生問題後可以拿來幫助參考。
那列出[可能會發生]的問題?覺得可能為什麼不事先測,有可能發生問題還敢上線,要不以我的專案複雜度蠻高的來說,debug工具跑下去前前後後可以整理出30個變數在控制或說明程式運行狀態,
假設每個變數只表示true/false好了,2的30次方種可能,你怎麼寫說當你遇到第一個變數是true,第二個是false,第三個是true...是哪邊有問題,哪邊可能資料對不上,條列式說明2的30次方種狀況可能你怎麼寫。
所以我認為憑空設想的假設問題集是講好聽的。
一直以來,部門會列這種問題集,我的觀察不外乎兩種。
1. 根本不是問題,第一線客服人員對需求或程式功能不理解,覺得是問題,或者發生狀況、手邊可拿到的表象資訊讓他無法判斷,所以來問來煩,開發人員要應付這個我覺得是蠻怪的,或者我有誤會什麼,我們本來就不是單純的開發人員。
2. 問題一直重複發生,那為什麼我們自己不解決?根本問題的根源不在我們這邊要怎麼解決?提供資料的部門,設備的部門,災難往後傳,他們不能保證能解決什麼問題,能不再同樣事情發生,我們卻要保證什麼。
所以要事先準備,諸位前科在案,我們有備案記錄,問題發生先拿備案記錄查詢?開發人員,或者善後災難的開發人員,要負責寫這個......文件?
反思了一下,也許部門對於[文件]的認識,已經淪於疲於應付現實狀況處理的病態工具,跟我的認識認知不同,我了解的好......其他人不懂情有可原。
後續
我們遇到的問題是殘酷的,現實的,但文件已經幫不上忙,了解狀況後,應該嘗試採用其他方法,面對我們的問題。
留言
張貼留言